近年来,中国工厂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,先是大批代工订单飞往东南亚地区,而今
机器人也开始来“抢单”。近日,德国体育巨头阿迪达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会将生产线逐步回归欧美等消费地,回迁欧美后将由机器人来生产。
在2016年5月底,阿迪达斯就宣称,将在其大本营德国启动机器人工厂Speedfactory,通过
智能机器人来制造运动鞋。据悉,该工厂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,所需的员工数只需160余名,这些员工将协助机器人生产并把关。
目前Speedfactory正处于试运营阶段,首批由Speedfactory生产的鞋将于今年下半年面世,但大规模生产可能预计要到明年。同时,阿迪达斯还计划明年在美国开设第二家Speedfactory。
在劳动力成本上升、产业转型的大环境下,机器人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。机器取代人力,已在各行各业有所体现。尤其是制造业,
工业机器人已经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装备,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机器人投入使用。
机器代人的趋势,可能对中国工厂造成重大打击。在生产基地向越南、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转移时,中国工厂已感到压力山大。如今机器人的大规模使用,将迫使中国工厂进行自我革新升级,而机器人同样将是中国工厂今后发展的关键。
工业机器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,优势明显
工业机器人的优势十分明显,可以实现人工难以企及的精细化技艺和标准化操作,提高制造装配精准度,生产高附加值产品。除此之外,还可从事危险和危害性工作,达到常人难以介入的领域。
最为重要的是,工业机器人可凭着高效率,有效降低生产成本。假如工厂需要三个成熟的焊接技工,每年的成本为21.6万元,而业机器人产品按十年使用寿命折旧(含维护费用)每年成本约5万元。通过比较可直观看出,在效益相同下,工业机器人使用成本仅为人工的23%。
而且人工成本是逐年递增的,但企业投资工业机器人2-3年即可收回成本,其中的差距十分明显。制造成本的大幅降低,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,并为企业盈利提供了增长空间。
目前,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的三大主要种类为焊接、搬运、喷涂。现阶段,我国工业机器人一般运用在制造、安装、检测、物流等生产环节,行业集中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、电子电气行业、橡胶及塑料工业、食品工业等领域中。
工业机器人需求逐步释放,销量增长迅速
2010年起,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激增,新安装工业机器人达到14980台。2001-2012间,工业机器人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%,而同期全球机器人市场增速仅为10%。
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16-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》数据显示,到2013年,中国市场已占到全球销售量的五分之一,同比增幅达60%,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。2014年,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再升至5.6万台。
未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,人力成本加大,国家政策扶持加大,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,增速或达30%以上。按照这个增速计算,到2020年,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将超过21万台。
虽然工业机器人在数量上突飞猛进,但从万名工人机器人保有量来看,中国每万名工人中仅有30个机器人,而世界平均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名工人中有62个机器人,中国在增加使用密集度上仍有很大的空间。